當網購成為主要的購物方式之一,基于用戶體驗的物流服務體系也日趨走向成熟。圍繞著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之爭,無人機快遞正逐漸被中外各大物流和電商巨頭積極追逐。
送貨方案各種沒有一種能直接投遞到消費者手上
早在2013年就開始進行測試的快遞公司可謂是無人機快遞的鼻祖,據悉順豐快遞已經在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廣東省中南部)推出無人機快遞業(yè)務,每天飛500架次到1000架次,主要用于山區(qū)、偏遠農村等地的送貨服務。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順豐測試階段的無人機目前在發(fā)貨收貨過程中都還需要工作人員的收取,位于出發(fā)網站的快遞員負責配貨,確認飛行路線后無人機可自動起飛,位于收貨網站的快遞員確認無人機到達,取下貨物后無人機自動返回。還沒有真正意義上達到“無人”的水平。
無人機送快遞時如何定位送貨地點,亞馬遜的處理方式是,消費者在自家的院子里放置一個標有亞馬遜標志的物體作為Prime Air的降落地點,Prime Air在識別到物體后,會自動將貨物放置其上。這種設置目前看來只適用于擁有獨立房屋的家庭。
德國老牌物流企業(yè)DHL 與亞馬遜和其他公司直接投遞至消費者家門口的不同方式,為了避免飛行器墜毀在不熟悉的環(huán)境。DHL無人機會將包裹投遞到收貨人附件的固定儲物室,當包裹成功到達儲物室后,消費者會收到一個密碼以收取包裹。
山區(qū)、偏遠地區(qū)農村等成無人機快遞配送重點區(qū)域
在第二屆烏鎮(zhèn)互聯(lián)網大會上,京東劉強東也透漏出京東無人機送貨的計劃,他表示,希望在2016年1月底能拿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許可,進行無人機在縣城的測試。據悉,京東正在搭建農村等偏遠縣城的物流配送體系,而在這個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將會是快遞無人機。 和順豐的物流計劃相同的是,京東的無人機快遞也旨在解決山區(qū)、偏遠農村等地的送貨服務。
為什么選擇農村作為無人機快遞的配送重點?第一個是成本控制,劉強東表示,用無人機的話,配送到農村的成本是5塊錢,而現(xiàn)在人工配送農村的成本則需要20塊到30塊錢,這樣就解決了農村物流配送的難題,也能讓農村的消費者享受到和北京、上海相同的價格和服務。
第二個則是效率問題。亞馬遜、淘寶網等電子商務公司的無人機快遞測試多在城市中心區(qū)進行,但實際上這些地區(qū)單位面積內的快遞貨物多,交通便利,人力送貨的效率更高,無人機在城市中飛行空間不大,收貨也比較困難。
無人機送貨應用遲遲不落地 難點有待突破
自2013年開始,關于無人機送貨的概念就已經在物流領域傳開,不過,無論是亞馬遜還是順豐,在無人機快遞的方案實施方面還都只是小范圍的測試和試行,距離無人機快遞展開大面積的應用還有一段路程要走。安全和送貨無人機的性能是其發(fā)展受阻的兩大主要因素。
安全問題,這里包含了兩個方面:1、商用無人機的使用規(guī)范;2、無人機設備的安全。隨著消費級無人機的迅猛崛起,關于無人機誤傷人、黑飛的新聞也常見諸報端,由于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空缺,消費級無人機和商用無人機一直處于無人監(jiān)管的狀態(tài),不過,中國民航局近日發(fā)布的《輕小型無人機運行適行規(guī)定》,讓無人機首次擁有了自己的“交通法規(guī)”。與兩年前發(fā)布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tǒng)駕駛員管理暫行規(guī)定》類似,7公斤以下、高度120米以下、500米范圍內可視飛行的無人機駕駛員無需拿證,而7公斤以上的駕駛員則需要許多嚴格的執(zhí)照限制。這次的政策同樣對7公斤以下級相對寬松,不需要接入無人機云系統(tǒng),只需要在無人機機身標注型號、編號、所有者及聯(lián)系方式即可;也不需要裝上電子圍欄,只需要提前了解禁飛區(qū)即可。
但不同國家均通過不同方式摸索無人機的監(jiān)管理念,比如歐洲主要針對產品進行監(jiān)管,而美國則更接近于航空標準,要求實時匯報空中位置,同時必須登記無人機所有者的信息資料;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則是設立禁飛區(qū),日本與新加坡在城市中心地區(qū)都是禁飛區(qū)。
而關于無人機設備自身的安全問題,則主要集中在無人機被攔截、被砸中、被偷盜等問題上面。誰也不能保證在低空飛行的送貨無人機不會被被熊孩子打下來,畢竟,待這種新型送貨方式正式推行的時候,大家對在天空中飛行的無人機還是很感興趣的。
除此之外,無人機在載重、續(xù)航、避障方面的性能也是其實用性的主要體現(xiàn)。據了解,在無人機快遞領域較早投入的順豐,送貨無人機的載重量也僅在5kg以下,續(xù)航時間在20分鐘-30分鐘以內,但從數據方面來看,其僅能配送短距離內輕小型的物品,實用性也有待商榷。關于無人機避障的問題,目前避障功能在軍用無人機、高端商用無人機領域擁有廣泛的應用,而大眾消費級無人機還鮮少有實現(xiàn)自動避障技術的廠家。并且無人機領域還多以超聲波、TOF等技術手段來進行避障,視覺避障仍然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
除卻政策規(guī)范及無人機性能的影響因素,外在的環(huán)境也成為阻礙無人機快遞運行的因素之一,當遭遇然雪天、冰雹、大雨和強風等惡劣天氣時,無人機配送包裹的任務也將受到影響。
比無人機更好的送貨方式:送快遞的機器人?
2015年12月21日,據路透社消息,Skype的幾位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立的新公司Starship Technologies正準備在倫敦測試他們的無人駕駛送貨機器人。機器人配有9個一直聯(lián)網的攝像頭。它帶有GPS功能。操控員也能夠跟機器人周圍的人說話,機器人內置揚聲器和麥克風.談及推出快遞機器人的初衷,Starship Technologies的CEO阿迪·赫恩拉(Ahti Heinla)表示,無人機送貨在社會安全方面存在不被人接受的因素,無人機不僅存在墜機的風險,在運行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不小的噪聲,對用戶的生活造成困擾。
除此之外,通過無人機送快遞的支持度明顯要高于機器人,至少,在已測試送貨新方式的企業(yè)中,有意向推出無人機送快遞的企業(yè)已經占到了80%,這也足以說明無人機的送貨方式比機器人更具市場期許。
物流體系的成熟和日漸完善,推動新型快遞方式的出現(xiàn),無人機也好、地面機器人也好,都是物流企業(yè)和零售商為了提升送貨效率和體驗的進行的嘗試,盡管距離普及還有待努力,但消費者已經能夠想象到新型送貨方式帶來的不同體驗。相信隨著概念的熱炒,相關政策也會進一步完善,以及零售商和廠家在無人機性能方面的鉆研和提升,加快推動無人機快遞的大范圍應用落地!
無人機技術在城市基礎測繪中的應用
解放雙手 運動市場成消費級無人機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