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套件由機頭智能飛行模塊+機尾螺旋槳共同組成,智能飛行模塊內(nèi)置了包括電池、傳感器、控制器和藍牙接收器等一系列電子元件,用戶可直接將裝置夾在A4疊出的紙飛機上,玩的時候再通過手機的配套應(yīng)用與內(nèi)置的智能模塊配對,最后將飛機扔出去,用手機進行遙控即可。
♦上圖:2016深圳國際無人機展上,一家展商推出的手機遙控的泡沫材質(zhì)玩具飛機,吸引眾多用戶圍觀,此款超簡易的玩具飛機叫價200RMB。
“紙飛機”飛出去是第一步,用手機遙控飛行狀態(tài)則更增加了飛機的可玩性。目前,市面上已推出的產(chǎn)品中多是以手機遙控飛機作為賣點。智能“紙飛機”帶來了最簡便、安全、可操作性強的飛行體驗,但由于機身材質(zhì)和控制功能有限的緣故,紙飛機普遍存在受風力影響大、續(xù)航時間短,無法懸停、無法精準飛回的缺陷,不過其價格往往在百元以下,作為一款初級的飛行玩具,重溫童年夢想,享受一時的飛行樂趣,智能“紙飛機”也還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裝進口袋的迷你無人機 機身雖小 五臟俱全
比“紙飛機”更高級一點的兒童玩具航模遙控飛機,在電子賣場風頭正勁兒,正值暑假檔,電商平臺上關(guān)于兒童玩具“無人機”也一搜一大片。支持高清航拍、WIFI手機操控、體感操作、2.4G擴頻技術(shù).....宣傳方案朝專業(yè)消費級無人機看齊。
一款僅掌心大小的“無人機”,無論是硬件功能,還是軟件配置,作為一款玩具飛行器,其性價比還是比較具有吸引力。體感操控之類稍具技術(shù)門檻的設(shè)置,對玩具飛機不做太多期待的用戶來說也算是錦上添花,至于用戶體驗如何,這個我們也可自行想象。
輕巧、安全、易操控是用戶對玩具“無人機“最基本的三大訴求,在滿足這三點的基礎(chǔ)之上,其他附加功能全憑個人所需。
消費級無人機誕生的初衷主要是為了滿足用戶享受飛行的樂趣,隨著需求的不斷深入,無人機的附加功能也逐步被發(fā)掘出來。比如,航拍的逐漸盛行,產(chǎn)品的宣傳文案也熱衷于將無人機航拍功能包裝成“上帝的視角”;為了提升用戶的操控體驗,除了遙控手柄之外的裝置,手機等移動終端也成為便捷遙控終端的載體,手機遙控成為新一輪的賣點;當有人吐槽無人機飛起來像無頭蒼蠅一樣易撞易摔時,自動避障功能也悄然融進了“無人機”系統(tǒng)中來…… 無人機產(chǎn)品在一步步的完善,從互動娛樂到特定任務(wù)完成,它扮演的角色也更加豐富起來,當然,價格也永遠協(xié)同功能的設(shè)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