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屆世界公共交通大會日前在維也納閉幕。會議傳達出一個重要信息:必須發(fā)展“智能”與“綠色”的公共交通,大力提高城市公交的市場份額。
交通壓力不斷增加,道路擁堵、廢氣污染已成為當今世界上幾乎所有大城市的一個通?。慌c此同時,為緩解交通壓力,許多城市的道路仍在不斷擴張,此舉又極大消耗著有限的土地資源;此外,對能源增長的需求也是人們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
應對挑戰(zhàn),路在何方?一個重要策略就是大力發(fā)展“智能”和“綠色”的城市公交系統(tǒng),使舒適、高效、人性化、環(huán)保、節(jié)能的公共交通成為城市中人員流動的主要載體。
國際公共交通聯合會新任主席弗勞施在本屆大會上提出,在未來的城市交通中,人員流動的方式應當主要是“軟流動”模式,即城市居民用步行、自行車或公共交通工具完成近距離移動。實現城市居民的“軟流動”,是應對上述諸多挑戰(zhàn)的有效辦法。因此,在城市規(guī)劃及改建中,“軟流動”模式應始終放在首位。與此同時,城市交通規(guī)劃也應按照人員“軟流動”、物流交通和私人交通的順序來安排。大力發(fā)展城市公交更應是實現城市居民“軟流動”的重點方向。
城市公交系統(tǒng)關系著人們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要用最新的技術、材料和管理模式裝備城市公交,推進它的智能化、人性化和節(jié)能性。為提高城市公交對民眾的吸引力,要運用先進科技和服務理念來裝備公交系統(tǒng),提高其安全性、舒適性和便捷性。本屆大會期間,包括中國大型客車生產企業(yè)在內的約40個國家的350多家企業(yè)參加了專業(yè)展覽,展示出各自優(yōu)化公交手段的產品和技術。
發(fā)展城市公交的另一關鍵,是促使人們改變習慣性的生活方式,脫離私人交通,參與到城市“軟流動”中來,以自身的行動為城市增加“綠色”。奧地利交通俱樂部的一項調查顯示,每次單程不足5公里的里程總和,約占奧地利私人汽車行駛總距離的一半。而國際公共交通聯合會數據表明,這種近距離行車的現象在世界各國的城市交通中都相當普遍。
與此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增加科技含量、節(jié)約能源,是提高公交市場份額的重要途徑,為此需要相當的投入。城市公交的性質決定了它的服務性,政府對發(fā)展公共交通肩負著重要使命。弗勞施指出,“沒有政府的參與和支持,公共交通就不會有未來”,發(fā)展公共交通應成為各級政府的一項永久性的優(yōu)先任務。
隨著信息化、數字化技術以及新型材料等高新科技的廣泛應用,“聰明”、先進和方便將成為未來城市公交的新“形象”。在這一過程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相信,公共交通是他們出行的適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