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武漢地鐵集團建設事業(yè)總部副總經理朱東飛介紹,綜合聯調,相當于地鐵的供電、通風、票務、電梯、消防、監(jiān)控和給排水等子系統(tǒng)與地鐵列車信號系統(tǒng)陸續(xù)相連,后者相當于地鐵的“神經”。聯調成功了,列車就能自動運行了。
對于人們的一些列疑問也將有解答。武漢首條地鐵發(fā)車間隔幾分鐘?運行時發(fā)生火災怎么辦?車站或車廂內發(fā)生治安事件誰來處理?暴雨后漬水會不會灌入地鐵隧道?
發(fā)車間隔預計6分鐘左右
8月16日上午,漢口常青車輛段內,一列地鐵車輛緩緩駛入隧道。朱東飛說,地鐵2號線全長28公里多,同一個方向的隧道上,可能有四五列車在同時運行。這些車輛間距越小,對信號系統(tǒng)的要求越高。
地鐵2號線的最小設計間隔為1.5分鐘,實際發(fā)車間隔,會根據客流量隨時調整,預計在6分鐘左右:高峰時段縮短,一般時段拉長。
正常情況下,列車起步停車會按事先擬定的列車時刻表運行,實際上,總會有乘客上下車會拉長停車時間,所以一般會有10幾秒的誤差,但最多不超過1分鐘。
遇意外司機會緊急停車
在地鐵車站和隧道區(qū)間,備有消防水龍頭。除非特大火災,一般用不著。地鐵車站配有消防噴霧,當煙霧過濃、溫度過高時,就會自動啟動。車廂里還配有滅火器,發(fā)生火災時,乘客也可以隨時使用。
當遇到緊急情況需要疏散車站客流時,車站閘口會自動全部打開,電梯也可以自動改變運行方向。一般來說,地鐵車站的入口都設計得比周圍要高些。今年幾場大雨,都沒有發(fā)生漬水灌入地鐵站的情況。在降雨量極大,周圍全部被淹的情況下,地鐵站還可以通過加高入口的方式,阻止?jié)n水灌入。地鐵雖然是自動駕駛,但對于非正常信息,監(jiān)控中心是無法獲得的。例如,車輛前方突然有人跳上鋼軌。這些情況的處理,主要由列車司機來完成。
兩套“千里眼”緊盯乘客舉動
不過,地鐵司機一般只呆在駕駛室。車廂里發(fā)生治安事件,誰來處理呢?地鐵2號線列車上裝有兩套監(jiān)控系統(tǒng),分別屬警方和地鐵集團運營公司。也就是說,從踏進地鐵站開始,每個人的一舉一動,警方和運營方都了如指掌。
遇上一般事件,例如乘客突發(fā)急癥、小孩便溺、大面積垃圾拋灑等,運營公司會就近從車站上車處置。發(fā)生恐怖或暴力事件時,警方會及時啟動應急預案,要求緊急停車或趕到現場處理。除乘客目擊證據外,監(jiān)控錄像將成為最重要的分析資料。
坐地鐵過隧道不會吸廢氣
和輕軌有所不同,地鐵除了車廂內裝有空調外,地鐵隧道里還需要換氣。換氣有“活塞風”和排風兩種方式。列車在運行時,會把前方的部分空氣向外推,通過風井和車站排出隧道。列車運行時產生的風,被形象地稱為“活塞風”。
每天早晨列車運行前,系統(tǒng)會檢測空氣質量,如果空氣過于污濁,會在列車運行前,啟動排風系統(tǒng)給隧道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