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2015 年中國汽車年產量將有望突破 2500 萬輛,而聯系緊密的車聯網應用和服務滲透率或將接近 10%的臨界點,市場規(guī)??赡軟_破 1500 億元。
簡單的回望2015年輔架在汽車行業(yè)的相關事宜,除了能聚焦大家好奇心與期待的無人駕駛、智能交通、車聯網。智能后視鏡卻也不可或缺的成為了中國車載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它們的到來革新著這個行業(yè),同時肩負著承載起車聯網未來發(fā)展的重要職責??赡苡行┤藭枺簽槭裁床皇擒囕d導航?關于這個問題,我們繼續(xù)往下談。
車載電子行業(yè)內,可與車聯網洽接的智能后視鏡并非為首要選擇。車載導航、行車記錄儀、電子狗等都可作為一個基礎立足點,為車聯網的未來籌劃出一個相當不錯的發(fā)展空間。而且相比之下,車載導航悠久的歷史或許是一個更好的搭建車聯網未來平臺。然而,為什么不是車載導航呢?
筆者認為有這樣幾個要點。1.傳統的潛在影響:因為車載導航多年的發(fā)展歷史,傳統定性的部分訴求已如當年帶物理按鍵的手機一樣成為了行業(yè)標配,除了系統、功能上的軟件承載,硬件上已很難擴展更多的市場潛力。2.病態(tài)的市場映射:就車載導航反饋給我們的新聞重點來看,企業(yè)商們基本抱著賺足效益趕緊撤退的病態(tài)心理。而這些在價格門、惡意營銷門、輻射門、謎題門中更呈現出了擴散出了連鎖的市場影響。3.少去的真摯初衷:車載導航雖然也在跟著時代的演進由外到內的改善著自己,不過就目前的市場現狀來看,大部分也都是在宣傳片中擺出的自己所謂的智能氣息。大部分企業(yè)已或轉(轉型)或離,而真摯還想在車載導航內發(fā)展的企業(yè)已經屈指可數。
對比其中,智能后視鏡以三條以上的自身優(yōu)勢暫時領先一步。
2015年,智能后視鏡的發(fā)展超出了行業(yè)人的預料,誰也沒有想到在汽車上默默無聞的它居然還能玩出一個智能范,誰也難料如今已有200多家在做的企業(yè)做著自己的智能后視鏡品牌。其實,自智能后視鏡誕生之初,企業(yè)商們也或多或少的在關注著這個新鮮品所能觸發(fā)的市場效益與未來潛力。開始是誰把握住了先機?結束誰又錯過了發(fā)展的利好機遇?相信現在市場也給出了幾個可有的準確答案。
所以,在一個可定性的市場發(fā)展階段,車聯網與智能后視鏡的接入方式便可在功能上躍進至一個高層次的產品級別。如今,智能后視鏡已經在功能、工藝上擁有了稍顯不錯的產品成效。比如某款名為仙人指路的智能后視鏡品牌優(yōu)勢功能之外加入的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已通過的強制性標準認證(3C認證),再比如系統軟件層面的綜合產品優(yōu)化,以及更多可寄存在未來可能擴展的大鏡面以內的硬性工藝標準。這些是車載導航所并具備的顯性、隱性優(yōu)勢都是智能后視鏡可標榜的優(yōu)好之處。而車聯網與智能后視鏡的洽接則可在軟硬共存的合理優(yōu)先層面調整出一套不錯的未來方案。
結語:幾年前,很多人都說無人駕駛離我們很遠,智能交通與車聯網還要再等很多年,而現在無人駕駛已經路測了幾多遍。智能交通還要等多久我們并不清楚,也不好預測,不過,如果跨平臺的整合執(zhí)行力夠快、夠強,我想這些也就是幾年的事情吧。你看,兩年的時間車聯網已經快速的把數據點接入了50%,那么之后的幾年是不是可以更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