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擁堵日益嚴重,“公交車優(yōu)先”成為社會共識。然而,由于缺少有效的管控手段,社會車輛擠占BRT專用車道、堵塞公交專用車道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公交無法優(yōu)先、不能準點,甚至引發(fā)事故。由交警支隊參與研發(fā)的專利高清探頭,昨起正式運行,將努力改變“專用道不專用”的局面。
痛處公交車比自行車慢
昨天傍晚,大雨之中,一輛輛小汽車沖入湖濱南路,和公交車擠成一團。“這里早就沒有公交專用道了,每天都有很多車和公交車搶道。”一位公交司機感慨。
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的湖濱南路和湖濱北路“公交專用道”,成了“交通之痛”。有交警介紹,投入之初,專用道還有一點專用,但時間一長、車輛一多,“專用”早已不專用。
一份數(shù)據(jù)顯示,2006年,廈門公交島內平均時速是18公里,到了2011年,降到15公里/小時,部分線路竟然只有10公里/小時,比12公里/小時的自行車還慢。
無獨有偶,濱海西大道的BRT專用車道,也屢被社會車輛占用,導報曾做過專門調查,車道被占用曾引發(fā)交通事故。
一邊是爆炸式增長的汽車,一邊是公交車被堵住,各方專家、高校老師呼吁,廈門要盡快恢復公交專用道。
難題誰來保證公交專用?
在城市交通擁堵之下,廈門官方終于重提公交專用道,而且決心很大。
4月12日,副市長、公安局長王小洪調研時表示,廈門將恢復公交專用道,首先選擇在湖濱南路試點。參與規(guī)劃的工作人員介紹,改造方案最快將于6月份起正式實施。
但是,不管怎么改造,橫亙眼前的問題始終存在:公交專用道如何保證專用?按照交通法,社會車輛是可以臨時借用公交專用道,只不過要“快借快還”,這個尺度該如何把握?
派人一直盯著?不可能。安裝固定監(jiān)控探頭?那要安裝多少探頭才夠?清晰度行不行?即使可以,執(zhí)行起來難度大。用圍欄圍起來?道路寬度不夠。建高架橋?成本太高。
“公交專用道全國都在推行,但是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效果很不理想。”一位交警指出。
破解高清抓拍探頭試水
保護公交專用道并非無解。昨天,市交警支隊介紹,兩個高清自動抓拍探頭,已經(jīng)在BRT2號線的公交車上安裝。
BRT2號線出島之后,不再走專門的高架橋,而是降到地面,走在濱海西大道的“BRT專用道”上。但是,長期以來,一些社會車輛不斷搶占BRT的專用道路,屢發(fā)險情。
交警支隊科技處處長林祥興介紹,3個月前,他們試水高清自動抓拍探頭,只是安裝在其中的兩輛BRT公交車的車頭,就抓了六七十輛。之后,他們嘗試在湖濱南路的公交車上安裝,一天竟然抓到了幾百輛之多。
高清探頭只安裝在車頭,在只有一輛公交車的情況下,不會拍到跟在車后的社會車輛,允許它們借道。
“這套系統(tǒng)已經(jīng)申請國家專利,清晰度高、準確率高,能夠自動分辨哪些是占道車、車牌號多少,并自動轉成交通罰單,馬上用短信通知車主,絲毫不用人工。”林祥興介紹。
未來向校車救護車推廣
從昨天起,這套占道抓拍系統(tǒng),正式開始運行。
交警提醒,根據(jù)《廈門經(jīng)濟特區(qū)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guī)定》,違規(guī)進入公交專用車道、應急車道行駛的車輛,將被處以200元罰款,行走在濱海西大道的車輛請注意。
交警介紹,這套系統(tǒng)將向其它BRT公交車、普通公交車推廣,條件成熟還要在校車上安裝。
“下一步,還要在救護車、消防車上試驗。”林祥興說,救護車和消防車執(zhí)行任務進行施救時有優(yōu)先通行權,但是也經(jīng)常遇到“霸王車”和它們爭搶道路,安裝該系統(tǒng)可以保障它們的路權。
解析
自動抓拍如何避免誤傷?
1.高清抓拍。自動拍攝公交車前方一定距離內的車輛,無需人工、沒有聲音。
2.準確辨別。多個角度拍攝,系統(tǒng)會反復核對,識別率高達95%以上。
3.不會漏拍。以每秒鐘10-15次的頻率,緊盯公交車前方是否有車輛闖入。
4.位置自動識別。車上裝有GPS,每一次抓拍,都會提供時間,生成經(jīng)度和緯度,作為抓拍的證據(jù)。
5.拍完發(fā)送。拍完照片之后,馬上發(fā)回交警后臺。
6.自動過濾。對允許使用專用道的車輛,比如公交車、校車等自動刪除記錄。
7.防止篡改。拍攝后,自動生成記錄、防偽水印、違法類型、時間、地點等。
8.通知車主。自動調取車主手機號碼,告訴車主何時何地占用公交專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