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市場龐大 角逐激烈
隨著物聯(lián)網應用的火爆,新興的4C產品更偏向智能應用的新設計趨勢,讓MCU技術的成長空間更大,包括行業(yè)記錄器、可穿戴設備、智能監(jiān)控、工廠自動化、無人機及VR裝置等產品,都看到MCU的技術應用,無論國外還是國內的供應商都扎堆投資,希望分食MCU市場這塊大蛋糕。
據2014年統(tǒng)計,中國國內市場的前2大MCR廠商分別是瑞薩電子、飛思卡爾半導體(現已被恩智浦收購),目前已有超過50家以上廠商推出各式MCU產品,以應用不同的領域,除了瑞薩、NXP、Microchip、TI、ST等國際大廠商外,還有韓國三星,中國本土也有20家以上如華大半導體、上海靈動微電子、愛普特微電子、杭州中天微等。因此,MCU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國產MCU的出路與挑戰(zhàn)
MCU微控制器是各種系統(tǒng)的核心,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工業(yè)控制、汽車電子及通信等領域,MCR應用是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能制造的引擎,也是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的有力支持,因此,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MCU市場對于本土廠商來講,確實是一個重大機遇,中國MCU廠商將在中國MCU舞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8位MCU價格方面始終具有優(yōu)勢,市場前景巨大,從趨勢上看,國外廠商逐漸放棄了8位市場,這對于中國MCR廠商來講說蘊藏著重大機會,另外,本土廠商可借助ARM成熟的MCU IP平臺,避開繁雜的軟件開發(fā)和韌體整合工作,快速投入終端產品技術與創(chuàng)新應用上去,并大大減少投資成本,這是本土廠商進入主流32位MCU市場非常好的機遇。
國產MCR沙龍
隨著國內MCU廠商的不斷增加,同類產品不斷增加,國內MCU產品同質化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面對此現象,深圳市愛普特微電子有限公司技術總監(jiān)魯翔和杭州中天微系統(tǒng)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徐滔均表示,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價格相對較低將更能獲得客戶的認可。對此,ARM物聯(lián)網應用市場經理耿立鋒則不贊同此看法,其認為產品定位、性能與服務更為重要,不擔心成本價格對市場接受度的影響,并以華為與海思聯(lián)合,打造高端智能手機為例來說明。
毋庸質疑,芯片本身的差異化越來越小,但是價格戰(zhàn)絕不是搶占市場份額的唯一出路,畢竟MCU市場相對較分散,沒有絕對的壟斷寡頭,本土廠家要根據自身的優(yōu)勢找準產品開發(fā)的方向和細分領域,并針對細分領域在軟件、解決方案和應用方面上體現產品價值。
另外,較于在國內MCU市場主導20多年的海外芯片廠商來說,本土MCU廠商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在第八屆MCU技術創(chuàng)新與嵌入式應用大會的國產MCU沙龍上,華大半導體、上海靈動微電子、上海微技術工研院等本土MCU廠商一致認為,電子產品的主戰(zhàn)場在中國,本土MCU廠商在成本、服務響應速度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更容易與本土企業(yè)配合。
毋庸質疑,本土MCU廠商面臨重大的發(fā)展機遇,在全球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趨緩和政府大力支持芯片產業(yè)之際,本土MCU廠商應抓著機遇,面對行業(yè)利潤不斷走低,要較早謀劃資本投入計劃,以避免滲淡出局,未來能有效掌握移動設備與物聯(lián)網MCU商機的國內、外芯片商,肯定將有機會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