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多遠能刷上卡?
讀卡范圍在1-3米
今年兩會,代表委員簽到采用的是遠距離刷卡方式,“媒體沒公布兩會所用簽到機的具體型號,但在我看來,應該是現(xiàn)在比較先進的通道式感應簽到機。”在無錫從事簽到機銷售的工程師林宏說,“這種簽到機對卡片的讀卡范圍在1-3米,刷卡速度極快,機器的讀卡數(shù)量甚至可達每秒50多張,大大提高了進入會場的速度。”
林宏介紹,遠距離簽到機所識別的卡片,一般不需要具體的方向,可以放在人身上任何地方,口袋里或皮包里,也不需要拿出來。“所以這種刷卡機也可以有多個通道通過,附近的讀卡器都能準確無誤地讀出信息,完成報到手續(xù)。”
林宏介紹,以某國外品牌遠距離簽到機為例,每秒鐘可識別50多張感應卡,通過速度可達60公里/小時以上,所以會場的入門通道可以允許幾十人同時通過,甚至都以奔跑的速度通過,讀卡器都能做好簽到記錄。
據(jù)介紹,此前1米范圍內(nèi)的簽到機,在簽到操作上已實現(xiàn)了一個大的跨越。但這種簽到機,對讀卡距離的實際要求,大概有60厘米,而且卡片必須與讀卡器天線成一個固定的角度,中間不能有物體遮擋或屏蔽,否則就難以讀到卡片信息。
人員入場不很密集的時候,1米距離的讀卡器,基本就能保證入場秩序。這種讀卡器每秒同時識別卡片約7張。一般會場通道的寬度基本上在2米左右,采用1米感應距離讀卡器,就需要人為地縮小通行的有效寬度,這對入場效率會有些影響。
遠距離如何感應到讀卡器?
使用低頻射頻識別技術,反饋到終端設備到底是如何實現(xiàn)遠距離刷卡操作的?林宏介紹,這個機器利用了自動識別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和投影技術,構成了一個會議自動報到的集成系統(tǒng)。也就是說,實現(xiàn)遠距離刷卡,當然事先要把代表委員的信息錄入下來。代表委員所佩戴的胸卡,既是會議卡也是感應卡,不僅記錄著代表委員的信息,進出一些會場時,也會留下相應信息。
林宏介紹,讀卡器是遠距離簽到系統(tǒng)的技術核心,用到的是一種低頻射頻自動識別系統(tǒng)。
遠距離感應產(chǎn)品的工作機理是這樣的,每個感應卡內(nèi)都有一個64位的號碼,當感應卡呈現(xiàn)在讀卡器讀出范圍內(nèi)時,感應卡被讀卡器不斷發(fā)射的電磁問詢信號激活,從而反饋給讀卡器一個攜帶有感應卡號碼的應答信號,通過感應卡與讀卡器互相之間的信號問詢與應答,讀卡器就能識別感應卡內(nèi)攜帶的號碼,將讀到的感應卡號碼,按照一定的輸出格式輸出給計算機、外部控制器或其他終端設備,從而發(fā)出允許通過和通過的記錄,或者發(fā)出不允許通過的指令。
如果卡片忘帶了如何通過?
人臉校對功能可協(xié)助遠距離讀卡簽到
全國兩會還增加了人臉校對功能,在代表走過簽到機的時候,攝像機抓拍照片,工作人員用抓拍的照片與會議卡上顯示的照片進行比對,速度和準確性都有了極大提升。其實,人臉校對功能的簽到設備,是對讀卡簽到的一個補充,尤其是有人忘記帶卡時,“刷臉”是最便捷的補充辦法。
人臉讀卡器目前國內(nèi)已有生產(chǎn)。據(jù)企業(yè)相關人士介紹,人臉讀卡器主要是靠機器上的攝像頭,把人體面部的信息形成立體圖像,錄入的信息有人臉的骨骼、雙眼間的距離、鼻梁位置等。這個機器要求,第一次采集信息時人臉是完全暴露的,所以之后頭型方面的一些變化,可能影響到機器的識別。
這個機器用來考勤,工作效率明顯沒有遠程簽到系統(tǒng)高,但后者需要攜帶會議卡,人臉簽到則無需任何東西,所以做一個輔助簽到設備,對大型會議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