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Recode網站報導,雖然目前全球已有部分無人機已具備人工智能(AI)技術,協(xié)助該無人機透過跟隨移動中的物體方式飛行或避開前方障礙物,不過高通這項無人機平臺技術則更加進化,能夠協(xié)助所搭載無人機實際了解在空中飛行時前方遭遇的障礙物為何,并協(xié)助無人機形成飛行路徑,借此有助無人機在無人類肉眼辨識下仍可自主飛行。
高通資深工程師Sarah Gibson在CES 2017主題演講中指出,這款無人機載高通導航平臺重量僅12公克,甚至比一顆3A電池重量還輕,包括機器學習、飛行控制等的運算處理均只需透過這款導航平臺即可進行,無需任何無人機以外裝置的輔助運算。
高通也在CES 2017上展示其無人機平臺如何在無需仰賴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下,借由高通自有無人機處理及決策技術,仍可讓無人機靈活在室內空間及未知的空間環(huán)境中自動飛行的技術。這特別對在室內空間飛行的無人機來說很重要,因GPS訊號在室內往往較不精確,因此高通這項技術有利于無人機從事室內倉庫或暴風過后建筑物內部安全檢查等活動。
另外,高通也推出名為“Snapdragon Flight”的高度整合主機板,鎖定一般消費性無人機及機器人應用市場,搭載高通Snapdragon 801處理器,支援4K影像拍攝、先進通訊及導航及傳感器支援,并支持Linaro Linux及OpenCV,等于集照相、導航與通訊技術于一身,主機板體積比一張信用卡還小,僅5.8cm x 4cm。這項技術可望有助無人機在符合法令規(guī)范下更快速普及,主因即目前全球多國政府正持續(xù)推動無人機規(guī)范,要讓無人機可合法在操控者視線之外以及夜間也能飛行,因此可讓無人機自動安全飛行的運算技術將會愈來愈具重要性。
以技術進入無人機市場,是高通作為通訊巨頭的資本,不僅為無人機自動飛行安全性提供了天然屏障,或將作為無人機正名飛行的最好佐證,成為消費型無人機市場再度蓬勃的最好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