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Eye C1被稱為“世界上第一款能思考的智能攝像機”,能夠在像機上一體化地實現(xiàn)“人臉檢測、人臉追蹤、人臉識別”。小編了解到,這背后的秘密在于這款相機在機身內增加了本地計算模塊——一塊英偉達Tegra K1 GPU 芯片,號稱擁有300GFlops(即每秒3000億次浮點運算)運算能力,使得在相機內部就可以做大量的運算,完全脫離服務器形成獨立識別能力,這種一體化的設計好比讓相機擁有一個強大的大腦。
在當前大多數互聯(lián)網硬件秉承“輕前端、重云端”思想的背景下,推出MegEye C1,小編也略有不解,因此采訪了Face++團隊的硬件負責人Jesson。他提到,未來的智能設備體系“端”上的智能和“云”上的智能都非常重要,前置計算可以帶來一些核心的好處,處理云端難以解決的問題,滿足安防行業(yè)的一個重要需求 ——實時響應。MegEye C1可以實現(xiàn)對“一手信息”的實時處理,這是原來的攝像機完全不能做到的。
Jesson提到,現(xiàn)在的攝像機大部分都是為了讓監(jiān)控室里的人“看得更舒服”而設計的,很多圖像處理并不適用于機器識別。舉個例子,一般的攝像機都會有一個圖像處理操作叫做“白平衡”,讓畫面不會過亮或者過暗,但這種圖像處理技術有時候卻會“好心辦壞事”:當有一些逆光或者側光出現(xiàn)時,畫面整體被白平衡后,會使得里面的一些核心元素(例如人臉等信息)比較黑,導致算法性能降低。但正如人眼可以適應環(huán)境亮度的變化、識別出關鍵區(qū)域,由于在相機上就有計算能力,MegEye C1可以智能分析出哪些區(qū)域是有價值的區(qū)域,在關鍵識別區(qū)進行智能曝光。
那么為什么名字叫做MegEye C1,難道后續(xù)還有C2、C3、D1、D2嗎?Face++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CEO印奇解釋道,MegEye未來會是一個系列,來解決不同場景中的“機器眼睛”的需求。而C1本身其實也是一個開放平臺,Tegra K1這個平臺非常適合深度學習相關算法的部署,在C1上部署不同的算法就可以獲得不同能力的相機,現(xiàn)在C1擁有的能力是曠視科技最擅長的人臉識別,未來C1還能夠識別人、車等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