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飆 上海趨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智能視頻分析類產品進入我國市場已經有七、八個年頭了,這幾年間,國內的企業(yè)也紛紛投入智能視頻相關技術和產品的研發(fā)中,市場上的智能品牌也越來越多。但是,市場是殘酷的,由于智能技術本身存在著瓶頸,大多數(shù)智能產品無法真正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所以,雖然智能分析廠商很多,卻沒有哪家真正能夠撬動市場,形成品牌優(yōu)勢。大多數(shù)智能項目往往是試點之后由于產品原因達不到預期效果,而很快便夭折了。這給用戶在選擇智能分析產品時帶來了困惑,到底該選什么樣的產品才能滿足用戶需求呢?
智能分析產品選型考量點
我們一般選擇使用一款產品時,會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考量:1、產品的功能是否滿足用戶的需求?2、產品的形態(tài)是否適合現(xiàn)場安裝?3、產品的易用性如何?人機交互是否便捷?我們先從這幾個方面對智能產品進行剖析。
產品功能
早期的智能分析可能只有虛擬警戒線、進入\離開區(qū)域等等簡單的行為分析功能。而時至今日,產品的功能越來越多,單就智能行為分析看,打架、奔跑、聚集、倒地等各種功能眼花繚亂;同時,人臉識別,動態(tài)人臉識別等新產品也層出不窮?;究梢赃@么認為,只要你有需求,總能從廠商那里找到滿足需求的功能。
產品形態(tài)
早期的智能產品大多只是支持模擬視頻輸入的智能分析,而隨著這幾年高清IP CAMERA的發(fā)展,智能分析產品也從模擬輸入發(fā)展到支持網絡視頻流的輸入和分析。視頻監(jiān)控產品也從前端的嵌入式盒子,發(fā)展到可以放置在中心機房,進行后端集中式分析的服務器模式;同時,還有廠商,把智能分析功能集成到網絡攝像機中,推出智能網絡攝像機。
產品交互
智能產品配置、管理等應用軟件也越來越便捷、漂亮。智能產品完善的過程中,很多廠商也不斷的完善配置、管理等應用軟件,從而使現(xiàn)在的應用軟件越來越漂亮,越來越人性化。
產品功能豐富化,產品形態(tài)多樣化,產品交互便捷化,是不是可以認為智能視頻分析類產品已經非常成熟,用戶選擇更容易了呢?顯然不是,僅僅從產品功能,產品形態(tài)和產品交互性選擇智能分析產品是一個誤區(qū)。
智能分析選型的另一重要指標——準確性
智能分析產品不同于其他監(jiān)控產品,除了產品功能,產品形態(tài)和產品交互性外,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指標———準確性!
準確性是描述智能產品最本質也是最重要的指標,同時,又是用戶最難把握的參數(shù)。不同的廠商可能都能提供人臉識別的功能,但是,不同廠商的準確性卻差異甚大。
準確性拆解開來應該分為兩個指標:誤報率和漏報率。這兩個指標是智能算法的關鍵指標。當您在選用智能分析產品之前,必須明白任何智能分析產品都存在誤報和漏報的可能。那么問題來了,您是否想過在您的項目中,要求智能分析產品的誤報和漏報是多少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您想使用智能分析的入侵功能來防范重點區(qū)域有人非法入侵,您的項目需要為300路視頻應用智能入侵分析功能。那么,您希望安裝部署完成后,每天能夠允許多少個的錯誤報警以及每天允許漏掉多少個正確報警呢?您肯定回答我無法容忍遺漏任何一次入侵行為,因為這是災難性的。那么,您希望漏報是0,另外一方面,您又能容忍每天產生多少個錯誤報警呢?咱們做個簡單的推算,比如每路視頻分析每天產生4個錯誤報警(這個指標不算低),那么300路每天將產生1200個錯誤報警,平均每小時有50個錯誤報警,相當于1分鐘多就會有一個錯誤報警。當管理人員在監(jiān)控中心管理這300路視頻時,每分鐘彈出一個誤報,拉響一次警報,但是這些全都是錯誤的,管理人員還受得了嗎?面對每天這么多“狼來了”的錯誤報警,您還愿意使用嗎?這樣的功能會讓您滿意嗎?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您想在某個重要的公共場所比如機場,車站等區(qū)域應用動態(tài)人臉識別功能。首先,您希望建立一個犯罪人員的人臉庫,然后,在這些場合用攝像機去捕獲每一個經過的人的人臉照片,并且進行人臉識別,一旦發(fā)現(xiàn)是犯罪人員(匹配犯罪人員庫的照片),就馬上報警抓捕。您的愿景是好的,但是,您能夠承受的錯誤率有多高呢?如果每天人臉識別系統(tǒng)給出100多次犯罪分子識別報警,而抓捕之后發(fā)現(xiàn)都弄錯了,您或者您的用戶還愿意繼續(xù)使用這樣準確率的智能產品嗎?
上述的例子及推算讓我們知道準確性對智能產品異常重要,是智能分析的本質。即使智能產品有多便捷、漂亮,哪怕產品功能豐富多彩,但是,沒有準確性的保障產品都無法使用。
現(xiàn)在,您肯定希望在購買產品之前最好能夠搞清楚產品的準確性。但是,很遺憾,這又是一件很難很難得事情。首先,到目前為止,并沒有一個值得信賴的第三方機構就智能產品的準確性給出權威的可信賴的評估,大多數(shù)機構可以就智能產品的功能給出評估,但是很難就智能產品的準確性給出評估。這里有個原理性問題,智能分析準確性是和應用場景息息相關的,如果在室內,光線恒定的情況下應用某個智能功能,多數(shù)情況您會得到較好的準確性;但是,當您把同樣的功能應用在室外,面對刮風下雨,各種光線變換,智能準確性就遠不如預期了。所以,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同一款智能產品在不同場景下的準確性表現(xiàn)完全不一樣。這也就導致了很少有第三方機構能夠針對您的應用場景去測試智能功能,自然就無法給出一個可以信賴的準確性評估了。當然,隨著智能行業(yè)的發(fā)展及應用,應用場景收集越來越豐富,未來實現(xiàn)智能準確性的第三方評估是有可能的。
那么,在缺乏第三方評估的情況下,如何獲取這個重要的準確性指標呢?可能只能從廠商哪里獲取了。一方面,廠商的很多指標都是針對環(huán)境良好的室內實驗室測試得到的,而并非復雜的室外場景;另外一方面,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廠商的承諾并不足以讓您放心。當然,在和廠商的溝通中有一個信息可以幫助你分析判斷,負責任的智能分析產品廠商會根據(jù)您的應用場景給出相應的準確性評估,也就是廠商通常要先了解您的應用場景,才能評估這樣的場景下準確率是多少;相反,如果廠商告訴你任何場景下我們都很“準”,這個就違背了智能技術的客觀規(guī)律了,這樣的選擇就非常冒險了。
沒有人能夠告訴你智能產品的準確性指標,而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實際場景的試用。您想把握產品的準確性指標,一定是在真實環(huán)境中進行3-5天的對比試用,你才能真正把握智能產品的優(yōu)劣。為什么要真實環(huán)境3-5天呢?在這3-5天可以經歷白天、晚上、燈光變換、下雨等等場景的變換,這些真實的場景能夠幫助您更好的把握智能產品的功能及準確性。
雖然試用是件很麻煩的事情,但是,在當前是唯一能夠幫助您準確把握產品準確性的有效方法。
結語
這里,筆者重新梳理了三個方向來幫助選型:
·智能分析功能及準確性——每個智能功能都必須結合準確性來把握能否滿足用戶需求;
·智能分析產品形態(tài)--產品形態(tài)必須滿足現(xiàn)場的組網環(huán)境;
·智能分析產品交互性——良好的交互性能夠方便用戶的配置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