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不斷找尋更加智能和節(jié)約能耗的系統(tǒng),汽車照明就成為了具有創(chuàng)新和改善空間的領域。汽車固態(tài)照明(ASSL)系統(tǒng)帶有多種類型的負載,包括LED、OLED、激光二極管等等,工程師需要找到一個更靈活的平臺方案,以便在一個系統(tǒng)中高效靈活地驅動這些負載。
帶有激光通道的LED前照燈就是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照明控制單元(LCU)共用一個升壓電路的輸出來同時驅動激光通道和日行燈(DRL)通道。這種方法并不是非常高效,它會引起激光通道額外的發(fā)熱,因為激光通道與DRL共用同一電壓,導致驅動激光通道的驅動電壓高于實際所需電壓。
本文將研究如何利用恩智浦提供的汽車固態(tài)照明驅動器IC來解決這個問題。該驅動器IC可提供兩個獨立電壓,可通過SPI接口單獨控制每個電壓。本文通過兩個應用實例以及系統(tǒng)級別效率與激光通道效率之間的比較,很容易看出這種創(chuàng)新結構帶來的改進。
背景介紹
自幾年前推出LED和激光二極管技術以來,汽車前照燈得到了快速發(fā)展。采用激光通道的LED燈具通常具備自適應前燈照明系統(tǒng)(AFS)功能或矩陣光束,現(xiàn)在越來越受到OEM的歡迎。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節(jié)能,還因為它們不會產生眩光,能擴大遠光燈范圍。采用激光通道的LED前照燈在歐洲地區(qū)獲得了寶馬、奧迪等主要OEM廠商以及歐司朗等LED供應商的支持,因此發(fā)展尤為迅速。根據Driving Vision News 2014對前照燈光源市場份額趨勢的預測,自2020年開始,LED和激光前照燈所占的市場份額將快速提升,到2025年將達到大約18%。
圖1 前照燈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