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Active Infrared Intrsion Detector)是由發(fā)射機與接收機配對組成,發(fā)射機發(fā)出紅外光束,同時接收機接收發(fā)射機發(fā)出的紅外光束。當發(fā)射機發(fā)出的紅外光束被完全遮斷或按給定的百分比部分被遮斷時,則接收機因接收不到紅外光束即會產生報警信號。
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分類
按光束數(shù)分類:單光束、雙光束、四光束、光束反射型柵式、多光束柵式;按安裝環(huán)境分類:室內型、室外型;按工作方式分類:調制型、非調制型。\r\n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的探測距離各個品牌都有不同型號,一般會有10米、20米、3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150米、200米、300米等。
使用實例
小超市、便利店客人進出口
在進出門口內側安裝一對室內型短距離(≤10米)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當客人進出時主動紅外探測器會發(fā)出“報警”信號,該“報警”信號聯(lián)動叮咚門鈴,這樣對小超市、便利店的營業(yè)員是一個提示,還體現(xiàn)了對客人的迎送之禮,活躍了小超市、便利店的氣氛。
窗戶入口防范
在窗戶外側安裝室外型雙光束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一般安裝在窗外墻、近窗下沿,該類安裝方式比較適合于二樓以上的窗戶,以防范爬上來的入侵者,但其安裝要求不會影響開窗(指對外開窗,對平移窗和內開窗不會影響),如圖1。\r\n內側安裝室內型雙光束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安裝在室內窗側墻面、窗框下沿上方,距窗框下沿80毫米至100毫米效果較好。但對開窗不要產生影響(指對內開窗,對平移窗和外開窗不會影響)。
用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代替被動紅外入侵探測器
某計算機機房安裝了被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后,由于空調間隔啟動經常發(fā)生誤報警,改用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后就消除了誤報警現(xiàn)象,見圖3。\r\n封門:二對雙光束主動紅外探測器,一對離地150毫米,另一對離地700~800毫米。封窗:二對雙光束主動紅外探測器,一對離窗下沿100毫米,另一對離窗下沿600毫米。
住宅小區(qū)和單位周界防范
由于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具有性能好、安裝方便、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所以近年來被廣泛選用安裝于機關、工廠、住宅小區(qū)等處的圍墻、欄柵上,以對周界侵入進行防范。\r\n探測器選用原則是根據圍墻、欄柵二拐點間的直線長度選擇相應有效探測距離的主動紅外探測器,探測器被安裝在圍墻、欄柵的上端或外側,并要使被保護的周界沒有探測盲區(qū)。\r\n但由于主動紅外探測器易受環(huán)境、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所以一些非常重要的場合,如部隊、軍隊倉庫、機場、監(jiān)獄、重要居所等處不選用安裝主動紅外探測器,而選用其它探測技術,或多重探測技術,甚至加裝欄柵。
主動紅外探測器選用及安裝注意事項
適用環(huán)境要求
室外與室內主動紅外探測器對應用環(huán)境有較高的要求,根據國家標準(GB10408.4.-2000),主動紅外探測器在選用時,對所適用的環(huán)境,其性能上要達到如下要求:\r\n·承受高低溫性能:室內型-10℃~+55℃、室外型-25℃~+70℃、相對濕度≤95%;\r\n·抗恒定濕熱要求: +40±2℃、RH(93±2.3)%;\r\n·抗振動要求: 10Hz~55Hz正弦振動、振幅0.75 mm、一倍頻程/1分鐘;\r\n·抗沖擊要求:室內型15 g、11ms;室外型30g、18ms。\r\n總之,室外型的要求等級要明顯高于室內型的。
探測距離要求
室外型主動紅外探測器的最大探測距離按探測器技術要求規(guī)定一般應是其標稱探測距離的6倍。室外型探測器需要考慮到室外環(huán)境及天氣因素,也就是指在室外遇到風、雪、雨、風沙等情況也要能正常工作。所以在實際使用時,按照行規(guī)和公安技防規(guī)范要求還常常再增加余量,現(xiàn)在約定的共識是:“實際探測使用距離≤廠方標稱值的70%”。例如:標稱值300米的探測器,在理想環(huán)境條件下能探測的距離應是1800米(即標稱值的六倍),但在實際使用時只能用于保護≤240米的圍墻(欄柵)。
光束選擇要求
關于單光束、雙光束、四光束探測器的選用,常規(guī)情況都選用雙光束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因為一般來說,正常人體截面積大致在為500mm(身寬)x200mm(身厚)左右,如選用四光束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可能會發(fā)生不能遮擋上部某條紅外射線,而漏報警,當然選用四光束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則誤報較少。但一般仍建議在周界圍墻上選用雙光束主動入侵探測器為宜。(從經濟角度考慮也選用雙光束主動紅外探測器為好),不過某些特殊應用場合還會選用四光束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r\n一般安裝雙光束主動入侵探測器時要求探測器下光束離墻頂端在150mm左右,這樣能確保入侵者在越墻時會正好遮擋住二根紅外光束,而引發(fā)報警。\r\n但選用雙光束探測器(與單光束比較)不會因為由于小動物、樹葉等遮擋一根光束而產生誤報,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探測器的可靠和穩(wěn)定性。\r\n因此從可靠性、穩(wěn)定性以及經濟性等因素考慮,在一般室外應用場合選擇雙光束探測器還是比較合理的。\r\n另外,長距探測器一般要求選用標稱值≤100米(按探測距離70米使用)的,這樣使探測防區(qū)總是≤70米,使得有利于報警定位。
安裝位置要求
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響應時間在安裝使用中應要加以特別注意。根據國家標準(GB10408.4.-2000),一般探測器的光束被遮擋的持續(xù)時間≥(40±10%)ms 時,探測器應產生報警信號;光束被遮擋的持續(xù)時間≤(20±10%)ms,探測器不應產生報警信號。這就說明(20±10%)ms <遮擋時間<(40±10%)ms時,有一個報警與否的不確定時間域。遮擋時間是由遮擋物體的運動速度和它的遮擋體積決定的。所以為了避免(20±10%)ms < 遮擋時間<(40±10%)ms (報警與否的不確定時間域),一般要求周界探測器安裝在圍墻頂部或略靠外側,因為上爬的速度要遠低于下跳的速度,所以上爬時間要多于下跳時間(人下跳時,遮擋時間有可能小于20ms),以延緩遮擋時間。如圖4所示,A、B安裝位置比較合理,而C位置決不建議。\r\n另外,人的截面尺寸也是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安裝時要考慮的依據。比如參照上海地方標準(DB31/294-2003)要求,如安裝在圍墻頂部(B位置),則要求下光束距圍墻頂端間距保持(150±10)mm;如安裝在圍墻外側(A位置),則要求光束距圍墻間距保持(175±25)mm。按上述間距一般能保證入侵者在越墻時能有效地遮擋雙光束,而使正常觸發(fā)報警。
避免盲區(qū)要求
二對相鄰的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要求交叉安裝,一般要求交叉間距要≥300 mm,即在至少300 mm以內是二對相鄰探測器的公共保護區(qū)。當然二對相鄰探測器光束方向要相反,見圖5。\r\n如果是立柱加欄柵形圍墻,一般兩根立柱的間距遠大于300 mm,而在3~5m,此時交叉保護在立柱之間是最理想的選擇。
其它安裝要求
應注意周界探測器安裝要與周界實體、綠化等合理協(xié)調,若不事前協(xié)調,容易出死角和漏洞,致使周界防范設備無法合理安裝,造成達不到探測效果。例如,有些小區(qū)為了美化,立柱很大很高、立柱燈具過大、柵欄頂部波浪型或距立柱頂端過遠、樹枝茂密遮擋探測器射線等等,都將極大地影響周界探測器的效果。\r\n安裝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對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應該使發(fā)射機或接收機相背安裝。否則,會發(fā)生某對探測器的發(fā)射機的射線射入另一對探測器的接收機,而使探測器不能正常工作。\r\n所以實際安裝時,采用在相同直線上的兩對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應發(fā)射端或接收端相背;或采用具有頻率調制功能的探測器,也可避免發(fā)射接收互相干擾。
多重交叉立體防范實例
在博物館等重要部位經常采用多對主動紅外探測器及其它多種技術的探測器,如壓力探測器、振動探測器、玻璃破碎探測器、光罩等,共同組成多重交叉立體防范體系,如圖8所示。\r\n圖8中,采用了多對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和壓力探測器組成交叉立體防護,有的還采用電視攝像監(jiān)控技術和聲音復合技術以形成多重立體保護。當然物防措施也是不可缺少,它是延長阻止罪犯作案時間,為制止犯罪和擒拿罪犯贏得充裕的時間。
由于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是一種性能可靠穩(wěn)定、安裝方便、價格低廉的技防設備,所以在近些年得到廣泛應用。為了使用好該技防器材,應了解它的技術性能和安裝要點,在實際應用時才能揚長避短,為我所用,使它發(fā)揮出最佳的效果。\r\n\r\n本文作者現(xiàn)就職于上海市保安服務總公司\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