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 指紋識別技術,過去人們只能在電視劇、科幻電影中了解到它,最近幾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生物識別領域研究技術究熱潮的掀起,指紋識別技術逐漸走向了更為廣泛的民用市場,并已開始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當中,開始被大眾所熟知。
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早在公元前7000~6000年,古代亞述人和中國人就已經意識到了指紋的特點,并應用到合同、契約的簽訂中。到19世紀中葉,人們開始了對指紋的研究,并產生了兩個重要的結論:
1、唯一性:沒有任何兩個手指的指紋紋線形態(tài)是一致的;
2、不變性:指紋紋線的形態(tài)是終生不變的。
這兩個重要的研究結論使得一些國家的政府開始使用指紋來進行罪犯鑒別,如阿根廷在1896年、蘇格蘭在1901年,其他一些國家在二十世紀上葉紛紛引入了 指紋識別技術來鑒定罪犯嫌疑人。
用計算機對指紋進行自動識別起源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這時候出現(xiàn)了能夠處理指紋圖像的計算機硬件。從此刑偵用的指紋自動識別系統(tǒng)(AFIS)逐漸在全球開始廣泛應用,不過當時的 指紋采集一般都采用油墨捺印的方式。
1980年以后,隨著個人計算機和光學指紋采集器的發(fā)明,指紋識別技術開始進入了一些非司法領域。1990年后,廉價指紋采集器和計算比對設備,及相應的匹配算法的出現(xiàn),使得指紋識別技術走向了基于民用的普及應用。
因此,從歷史上看,人們對 指紋識別技術有著長期的了解和研究,對指紋的性質也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指紋是當之無愧的“物證之首”。